“高可用性”通常來描述一個系統經過專門的設計,從而減少停工時間,而保持其服務的高度可用性。對于不可修復系統, 系統的平均壽命指系統發生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或存儲) 時間或工作次數, 也稱為系統在失效前的平均時間, 記為MTTF (Mean Time To Failure)。對于可修復系統, 系統的壽命是指兩次相鄰失效(故障) 之間的工作時間, 而不是指整個系統的報廢時間。平均壽命即是平均無故障時間, 也稱為系統平均失效間隔, 記為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可修復產品的平均修復時間, 就是從出現故障到修復中間的這段時間記為MTTR(Mean Time To Repair) 平均修復時間。MTTR 越短表示易恢復性越好。可用性(也稱有效性) 是指可維修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使用時具有或維持其功能的能力。其量化參數為可用度, 表示可維修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使用時,在某時刻具有或維持其功能的概率。可用度(也稱有效度) 通常記作A, 可用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和平均修復時間(MTTR)來計算:A = MTBF/(MTBF + MTTR)。
高可用性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1)主從方式 (非對稱方式)
工作原理:主機工作,備機處于監控準備狀況;當主機宕機時,備機接管主機的一切工作,待主機恢復正常后,按使用者的設定以自動或手動方式將服務切換到主機上運行,數據的一致性通過共享存儲系統解決。
(2)雙機雙工方式(互備互援)
工作原理:兩臺主機同時運行各自的服務工作且相互監測情況,當任一臺主機宕機時,另一臺主機立即接管它的一切工作,保證工作實時,應用服務系統的關鍵數據存放在共享存儲系統中。
(3)集群工作方式(多服務器互備方式)
工作原理:多臺主機一起工作,各自運行一個或幾個服務,各為服務定義一個或多個備用主機,當某個主機故障時,運行在其上的服務就可以被其它主機接管。
關鍵詞: 高可用性是什么 高可用性的工作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