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發布公告稱,網傳“富德生命人壽60億轉讓金地股權予深投控”為不實信息,請勿信勿傳,已向公安部門報警。
天眼查信息顯示,富德生命人壽為金地第一大股東,目前累計持股比例為29.83%。針對股權轉讓傳聞,財聯社記者致電富德生命人壽,截至發稿公司暫未回應。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富德生命人壽60億轉讓金地股權予深投控”消息是否屬實,在經濟增速放緩與資金供求失衡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保險資金投資不得不面臨信用下沉的問題。
(相關資料圖)
某保險資管公司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表示:“隨著市場環境及業務模式變化,保險機構需不斷深化風控方案,建議保險資金在兼顧收益的同時加強對行業或區域趨勢的研判,建立完善的行業宏觀及中觀研究體系,以精準識別地產業不同周期中的風險和機會,并根據業務實際情況,對產品或主體的期限、集中度、條款進行相應優化及管控,以控制信用下沉帶來的風險。”
深投控報警!緊急辟謠“富德生命人壽60億轉讓金地股權”
10月24日,深投控在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網傳“富德生命人壽60億轉讓金地股權予深投控”為不實信息,并表示公司已向公安部門報警。
據悉,深投控成立于2004年,由原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商貿控股公司、建設控股公司三家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合并新設,現已發展成為以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為主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作為老牌頭部房企,金地集團于2001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在房地產黃金時代,金地集團曾與萬科、保利、招商蛇口齊名,一度被業內譽為“招保萬金”。
過去幾十年,由于投資周期長、抗通脹能力優,險資十分青睞并大舉投資地產業。
2013年,富德生命人壽首次舉牌金地集團,持有公司股權5.41%,而后大家人壽(即原安邦人壽)快速接力,兩大險資爭相入局。
截至2023年6月底,金地集團第一大股東為富德生命人壽,持股比例為29.83%;第二大股東為福田投資,持股比例為7.79%;第三股東為大家人壽,持股比例為3.63%。
值得注意的是,自險資入局后,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金地集團分紅比例顯著提升。
2013-2015年,金地集團累計現金分紅金額占公司3年年均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88.5%;2016年現金分紅比例50%;2017-2021年現金分紅率始終保持30%以上。
2023年8月23日,金地集團宣布實施2022年度權益分派,累計派發約6.14億元,相當于凈利潤的10.05%。據財聯社記者統計,自上市以來,金地集團累計22次分紅,分紅總額高達230.6億元。
險資應加強行業景氣度跟蹤,強化地產主體現金流預測
近兩年,房企遭遇寒冬之下股價重挫,保險業踩雷房地產業的消息也開始增多,險資不得思考如何預防地產業潛在的風險隱患。
《NIFD季報》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房企境內、境外債出現實質違約、展期的數量為99只,占債券市場違約數量的80.5%;違約規模(違約日債券余額)為1345.2億元,占債券市場違約規模的89.3%。
據悉,早在2021年,險資機構就在陸續對手中的地產股進行大手筆減持。例如,2021年泰康系“割肉”減持陽光城,浮虧17億;大家人壽自2021年9月多次持續減持金地集團,持股從20.43%減少至3.63%。
泰康資產CEO段國圣在公開場合表示,改革開放初期,資本、牌照、土地、商品等具有稀缺性,由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多資產的價格呈現指數級增長,但今天的情況已大不同。
“根本的轉變在于,過去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是全球化、工業化和城鎮化,今天驅動力已經轉變為長壽時代、消費升級、低碳轉型和科技智力。過去產業主要靠的是地產和一些周期性行業,今天的主導產業則會是大健康、消費、雙碳、科技”段國圣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房地產行業變局之中探究信用下沉方案,首當其沖應當加強行業景氣度跟蹤研究能力,以市場景氣度趨勢為錨動態調整主體風險管控尺度。
“加強對地產主體現金流的預測能力也格外重要。短期維度內,房企的綜合償債能力主要取決于現金流表現,在行業安全線不斷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具有成熟的現金流預測和評價模型是信用下沉的必要前提。”業內人士表示。
此外,保險資金還應當完善集中度管控方案以應對投資主體基本面變化和創新產品結構瑕疵問題。
目前,房企擴張訴求明顯收縮且行業風險系數仍處高位,與之相匹配的是大型投資機構在對地產主體授信額度和集中度管控事宜上,已經從過去探究如何合理突破授信或擴大集中度的主要問題轉移至如何在授信額度內合理管控風險內涵的問題上來。
“換言之,如何界定和管理同等投資規模背后的風險內涵偏差,已成為地產信用下沉的必要風險管理舉措。”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