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假設
“理性人”假設被認為是傳統證券學理論得以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基石。它認為證券交易者的決策是建立在理性預期和收益最大化等假設基礎之上的;在證券交易過程中,理性的投資者總是能抓住每一個由非理性投資者創造的套利機會,因此,能夠在證券市場的競爭中幸存下來的只有理性的投資者。
近年來,有關證券交易者人性假設和研究范式的探討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對傳統證券學的理論前提假設進行了必要的修正,其中被譽為21世紀股票交易分析理論的引領者、介于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演化證券學發展迅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來自西蒙有限理性的批判
經濟人最大化行為假設是以完全理性為條件的,由于具有完全理性,經濟人才能夠找到實現目標的所有備選方案,預見這些方案的實施后果,并依據某種價值標準在這些方案中作出最優抉擇。但在西蒙看來,這種理性的定義是有缺陷的。他指出,人不可能知道全部的備選方案,外部環境是不確定的、復雜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的認識能力和計算能力是有限的,經濟行為者不可能把所有的價值考慮統一到單一的綜合性效用函數中,因而,人是有限理性的。由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了解所有備選方案及其實施后果,對不確定的未來估計出一致的現實概率,實際上是辦不到的。因此,決策過程中人們遵循的并不是最優原則,而是滿意原則。也就是說,現實中消費者追求的不是效用最大化而是適度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