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于校園貸的有哪四種?
屬于校園貸的有消費金融貸款公司,P2P網絡貸款平臺,高利貸貸款,銀行機構貸款四種。校園貸主要指的是在校大學生通過正規的金融貸款機構以及其他的貸款平臺借貸的舉止。當然,相關部門要對各高校的網絡貸款機制進行有效的監督,并且及時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
校園貸的四種貸款機構
1、消費金融貸款公司:對于學生來說主要特點是門檻低,手續簡單,且也可以快速拿到貸款,部分消費金融貸款公司還可以提供小額度的現金提現;
2、P2P網絡貸款平臺: P2P借貸與網絡借貸相融合的借貸平臺,主要為大學生提供在校的創業貸款以及用于學習費用的貸款;
3、高利貸貸款:主要是一些私人組織或者個人給學生發放貸款,但是其中的貸款利息特別高;
4、銀行機構貸款:銀行貸款主要是對于一些家里貧困學生的照顧,如助學金貸款,在校期間去不用還貸款利息,還有其他針對大學生的一些銀行貸款校園產品,貸款利息低,又相對比較安全。
校園貸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
一般來說,校園貸是指借給沒有經濟獨立能力的學生,利用學生不懂法獲取高額利息。其實借錢給學生的現象一直存在,開始被正視。2010年,中國銀監會禁止向未成年人發放信用卡。但當時因為主要是現金流,助學貸款額度也小,風險控制不好,所以專門做這個業務的民間機構很少。
2014年前后,兩個因素共同導致了校園貸的出現;一是移動互聯網廣泛應用,人人都有智能手機,網上消費和掃碼支付普及,資金可以數字化形式流通,為小額網貸提供了基礎條件。第二是政策因素。2014年以來,國家陸續發布金融政策,允許私人單位在一定規則下進行貸款,并放寬限制。初衷是讓小微企業和部分消費者貸款,加強貨幣流通,刺激經濟。比如當時開始的螞蟻借唄,但是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校園貸就出現了漏洞。當初是為了促進分期消費,比如趣味分期/期限分期,把印著蘋果手機、名牌手表、球鞋、化妝品的單頁大量發放到各個大學。花點錢把它們買回家是很誘人的。那時候上大學的人應該都見過。